开始时,卡尔松把公司的目标定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但他想不出该怎么入手。卡尔松到处寻找,看到底由哪些人来负责落实此事,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于是卡尔松去拜访那人:“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你能不能替我找到答案?”几个星期后,那人约见卡尔松。卡尔松问他:“怎么样?能不能做到?”
那人回答:“能,不过大概要花6个月,还可能花掉160万美元。”
卡尔松说:“太好了,说下去。”因为他本来估计要花5倍于此的代价。
那人继续说:“等一下,我带了人来,准备向你汇报,我们可以告诉你我们到底想怎么干。”
大约四个半月后,那人请卡尔松看他几个月来的成绩。当然,那人已使北欧航空公司成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但这还不是他请卡尔松来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他还省下了160万美元经费中的50万美元。
卡尔松事后说:“如果我先是对他说:‘好,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我要你使我们公司成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现在我给你200万美元,你要这么这么做。’结果怎样,你们一定可以预想到,他一定会在6个月以后回来对我说:‘我们已经照你所说的做了,而且有了一定进展,不过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也许还需花90天左右才能做好,而且还需要100万美元经费。’可是这一次,这种拖拖拉拉的事不曾发生。他要这个数目,我就照他要的给,他顺顺利利地就把工作做完了,事情也办好了。”很显然,集权与分权是一对欢喜冤家,既互相矛盾,又密不可分。怎样才能扬长避短,使之为增强企业落实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呢?一般来说,决策代价越高,集权程序也应越高;组织内部落实同一政策,集权的程度较高;组织规模大,宜于分权,反之,则宜集权;如组织由小到大发展而来,则集权程度高;如由联合或合并而来,则分权程度高;主管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则可较多地分权,反之则应趋向集权;控制技术和手段越完善,则越宜于分权,反之则应集权;权力分散化后绩效越好,则越宜于分权,反之则宜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