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期,当宰相的人大多数都心胸狭窄、因循保守,只有赵普刚毅果断,没人能够与他相比。有一次,朝中一名大臣要求升官,赵匡胤一向讨厌这种主动要官当的人,找尽各种理由不肯升他的官。可是赵普不知道咋想的,居然坚决为他请求,赵匡胤发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皇帝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赵匡胤听完赵普这番话更加愤怒,起身就要离开。可是没想到的是,难缠的赵普也紧跟在赵匡胤身后,跟了很长时间也不肯离去。最终,才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可,也使朝廷得到了一个真正的人才。
其实,年轻时的赵普虽然熟悉吏事,但因为早年读书不是很多,对历史典故也不是很知晓。跟朝中那些文臣比起来,他的学问的确差很多。他做了宰相以后,赵匡胤便经常劝他多读点书,赵普也深知自己的缺点。因此,每次一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他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起来;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他便会觉得一切都得心应手,他的家人也习以为常。可是很久过去了,也不知道他究竟读的是什么书。后来,家里人无意中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开始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