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靠血与火、靠武器的批判在中国开辟其前进的道路的,这点,历史有如铁铸,众目所睹。纵然有郭沫若、范文澜等大师们在理论上作了不竭的努力,扩大其影响,但在思想上的深化,最后还是靠武器的批判。然而,后一种批判往往是匆忙的、粗线条的,带有强制性的,所以,真正让人们完全接受、对其充分明晰、心悦诚服,从而自觉地抵制旧史观的复萌,是有一个过程的。
因此,唯物史观仍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有人把“文化大革命”单纯解释为政治权力的斗争,把它当做政治或社会过程中的一个“反常”——包括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进行了破坏的“反常”,并且已有了把“文革史”编为几个阴谋集团的兴亡史。这,也证明了唯物史观并不是那么自觉地被运用。政治权力的斗争足以促成“文革”的勃起么?权力斗争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和党派中都迭起不衰,过去有,今后也会有,这只是低层史学研究的任务。但作为这么一场“文革”的兴衰,如果没有从历史上、文化上宏观的把握,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探讨,那么,我们永远也解不开“文革”的历史之谜。因为任何政治上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非导致或依赖这么一场“文革”才能得以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