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的成就。20世纪,是中国近代考古事业从起步而走向辉煌的世纪。近百年中的许多震惊世界的考古新发现,足以使中国学人重构自西侯度文化、元谋人文化至夏文化间的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文明时期中国历史的内容,更加显示出中国文明的悠久和灿烂。这是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极其重要的部分。
——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的成就。中国史学有注重通俗化的优良传统,这对于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新史学”的倡导,也包含有这方面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尤其重视这一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的史论和史剧,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1948年,翦伯赞在《关于历史知识的通俗化问题》一文中指出:“本国史知识之所以有普及的必要,就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历史知识来肃清各种封建的、买办的、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旧思想,并且我们可以由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而加强对中国民族进步方向的信心与认识。”[8]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的基本观点。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项工作有了广泛的开展。吴晗在60年代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曾一度成为史学界、知识界、读书界关注的事情,成为大众所关注的事情,堪称进行这项工作的典范,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新时期以来,这方面的工作的范围更加扩大了:如历史文献的今注今译,图与文相结合的历史读物的增多,各种通俗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出版,等等,使这一领域显得格外活跃。其中,一定会有经得起大众和时间的考验的产品流传下去,而媚俗和平庸之作,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