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年代,在精神分析学起始时期,有两部主要的代表著作:
1.《癔症研究》
这是弗洛伊德早期和布洛伊尔合著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出版于1895年。这部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标准版编者导言中写道:“《癔症研究》通常被看作精神分析的开端。”[66]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1)癔症现象的心理机制(1893),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合著;(2)病例,包括安娜·O在内的五个个案史;(3)理论,是布洛伊尔的一篇理论论文;(4)癔症的心理治疗,为弗洛伊德所撰写。
本书提出两个重要思想:其一,对癔症的症状做了初步的、较详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的创伤理论(trauma theory of hysteria),认为每个人均蕴藏着一些必须寻找出路的心理能量(mental energy),它们遇到矛盾时就会导致病理症侯。依他们看来,癔症的发作与患者过去精神创伤(mental trauma)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有些症状是“象征化”的,如梦中所表现的那样。而癔症的基础和前提是类催眠状态(hypnoid states),在发作时常伴有心理分裂(psychological dissociation)现象,通过催眠,让患者得到精神宣泄与联想矫正后,就可使其病情缓解和治愈。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在此书中首次提出“构成精神分析结构奠基石”的压抑(repression)概念,并注意到患者对过去的创伤经历确实想不起来或意识不到;从这点出发,弗洛伊德认为在安娜·O记忆缺失(amnesia)的背后存在潜意识的心理。含有精神分析意义的潜意识(unconsciousness)的概念似乎在其著作中第一次公开出现,这就为他后来所创建的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后来说明,关于“癔症的基础与前提是类催眠状态”主要是布洛伊尔的观点。他认为患者过去的创伤经历是一种偶发性因素,而患者潜意识内在本能的矛盾冲突,才是癔症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二,在把动力因素(dynamic factor)和经济因素(economic factor)包括在癔症病因中时,弗洛伊德强调了情绪生活尤其是性欲的作用。书中写道:“性本能无疑是兴奋性持续增长(及其后发生神经症)的最有力的根源,并宣称‘女人中,大多数严重神经症的起因是在婚姻的两性关系上’。”又说:“即性似乎在癔症病因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它是心理创伤的来源和‘防御’的一个动因——即受压抑的观念来自意识。”[67]因此,他们认为,任何被压抑的欲望、冲动、思想和情感在本质上都同性欲有关,其根源可追溯到儿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