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蛇故事的变异脉络
白蛇许仙爱情故事一直是戏剧改编中重要的题材类型,这一题材蕴含着中国人所热衷的神话结构及蛇妖与人的关系纠葛,由此形成的开放结构,适合于不同主题的延展。白蛇类妖异故事开始进入文学史,肇始自《博异志》,文中记李管、李黄为蛇妖幻化的白衣女子魅惑而亡,由此开启了承续千年的白蛇妖邪害人的叙事脉络。其后杭州《净慈寺志》载宋代该寺山阴曾出现一条蟒,时常变作美女出来蛊惑害人;宋代词话《西湖三塔记》和元代邾经的同名改编杂剧,记述了西湖边的三妖:乌鸦精白卯奴、獭精与白蛇精,白蛇精以男子为玩物,玩腻后取男子性命,被奚宣赞叔父镇于塔下。在叙述中,白蛇妖与恐怖的关联及警惕的寓意被强制性地扭结至一处。至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妖异害人的叙述成规被打破。冯梦龙将前代轮回、报恩与因缘际会等要素统合一处,凸显了白蛇的人性之美,替代了白蛇的妖性之害。小说中虽也有许仙为白蛇惊死一节,但重点却是白蛇(白娘子)贪恋红尘的人性,着力于白娘子楚楚可怜,娇美贤能,及对许仙真挚的感情。而后明朝陈六龙的《雷峰记》、清朝黄图珌《雷峰塔》(二卷三十二出)延续了冯梦龙的叙事结构,不断丰盈情节,完善故事。至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三十四出)故事得以定型,形成了白蛇故事神话性、情感性与伦理性的多元交叉题旨,构成了一条荡人心魄的叙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