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家:贾思勰
贾思勰,生活于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约6世纪),山东益都人,是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广泛收集民间谚语,访问有经验的农民,并亲自种植农作物,进行广泛的实地观察。大约于公元533年至544年间,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他写出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全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佛学第一人:玄奘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俗姓陈,名袆,河南洛阳洛州(今河南偃师)人,世称唐三藏,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他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也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大约从贞观三年(629)开始,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越过今新疆北部,经土耳其、阿富汗,于公元631年进入印度境内,后留学于摩竭陀国的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公元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储藏自天竺携回的经像。玄奘敕住弘福寺,与弟子窥基等人专心致力于梵文经典的翻译,历经十九年,共译出经律论75部。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