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东莞的热情很快被磨灭,张华荣跌入了事业的最低谷。在江西做的是布鞋,而在东莞要做女鞋,且用上了现代化的机器。华坚没有管理人才,也没有稳定的订单,全靠张华荣自己琢磨,很快便负债累累。
1997年年底,张华荣觉得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他想到逃跑,想花点钱逃到俄罗斯去。他打了个电话跟家里人商量,母亲吓得睡不着觉,大哥把他骂了一顿。他这才明白,逃跑会连累家里人。张华荣坚持着,机遇终于降临在他的身上。那时台湾商人做鞋过于强大,国外采购商想要压价,要牵制台商,他们需要培植一个大陆老板。世界著名的鞋业贸易商派诺蒙看中了张华荣,第一张订单就给了他30多万双。
到1999年,华坚已崛起为台商的强大对手。台商认为华坚的价格太低,把行情搞坏了。当年东莞的台商开会,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要想办法让华坚垮掉!不垮掉会给大家带来伤害。”这已成为东莞鞋业界尽人皆知的故事。
经历了三起三落,张华荣的事业终于步入平稳发展期。2002年1月,张华荣敏感地意识到在东莞生产成本正在抬高,他回到江西,投巨资兴建了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作为华坚集团的生产基地。华坚成了东莞鞋业中自觉进行“产业转移”的先锋,成为中国鞋业界少有的一个成功范本。江西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张华荣将量大的低价鞋转移到江西,量小的高档鞋则在东莞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