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中的门宦与教派不同。从教派上看,中国伊斯兰教有三大教派,即格底目、依黑瓦尼和西道堂(汉学派)。这里除西道堂受门宦影响、吸收门宦的特点以外,其余各派都反对门宦制度及其修行,尤其是依黑瓦尼派则把门宦视为邪教或多神教。教派多以对教义、教律的解释不同而分门别类。而四大门宦及其支派,基本上则以“始传者之子孙世世为掌教”来区别。教派里没有严格的组织,仅以清真寺为活动中心,各清真寺之间一般也无联系。而门宦则上有教主、道堂,下有清真寺,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教主一呼百应,教徒唯命是从;同时门宦之间各自独立,相互排斥,毫不相让,矛盾与冲突始终没有停止过。[49]
中国的穆斯林把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逊尼派和四大法学学派(即哈乃斐、马立克、沙费尔和罕伯里)总称之为教派。入清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的教派“格底目”、“依黑瓦尼”、“西道堂”逐渐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流派。
格底目派。“格底目”,系阿拉伯语,意为“尊古”,称“老古派”,通称“老教”。格底目派是我国传播最早、流行较长的伊斯兰教派,从唐初到清康熙末年苏非派传入中国之前,经历了约1100多年的历史。由于长期受汉文化及儒学的熏陶,是伊斯兰教中比较保守的教派。格底目派主张,严守老规旧矩,重视“舍若阿提”(法定的干功),反对标新立异,对“妥若格提”(道路)只看作是一种副功。认为今世和后世是一个统一体,没有今世的干功,就没有后世的幸福。格底目的干功,是要严格履行五件天命课(即念、礼、斋、课、朝)和坚信六大信仰(即安拉、经典、圣人、前定、后世、复生)。提倡在完美“舍若阿提”的条件下,才允许做“妥若格提”。格底目的教权组织形式,是单一的教坊制。教坊(即清真寺)之间,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各自独立,各行其是,教权组织较涣散。格底目的清真寺,是穆斯林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清真寺的组织形式是“三掌教制”,格底目的教义是正统的逊尼派教义,其教律是哈乃斐学派教律。他们对遵从苏非派的门宦,虽持有异议,但对各门宦中的品学兼优、真能按《古兰经》、《圣训》传教的人,也视其为“贤者”,给予尊重。另外,他们对国外来中国传教的“圣徒”、“圣墓”,同样也表示崇敬,也去上坟,但反对出资给外来“圣徒”修建拱北。此外,格底目还很重视宗教末节,带有一些古老风格。由于格底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以致在其宗教仪式中含有不少的汉族习俗。[50]